两年前,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打浦桥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带来了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的主张,引发热议。其时她重复说,这不是为了简略地加一块牌子,而是要进步社区医院的归纳健康办理才能,为居民办妥家门口的“优质医院”。
两年后,再次在上海两会上遇到金迎,记者对她的称号,也从“金主任”变成了“金院长”——2024年5月,打浦桥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第二冠名“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医院”,并正式挂牌,成为沪上第一家“社区医院”。
本年,金迎带来了这条主张的“2.0版”:加速上海市社区医院冠名。有人疑惑,不就是一块牌子的事儿,叫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大会空隙,记者找到金迎,和她聊了聊“较真”的原因。
今天上午9时,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同一时间,打浦桥社区医院第一批趁早来治病的居民已完成就诊,正在一楼窗口前排队付费、取药。在这家简直“全年无休”的社区医院里逛逛,“人气”还挺足。要知道,这儿已建成了上海市首家社区慢性病健康办理支撑中心、上海市第一批社区护理中心,引进了一系列先进医疗设备,丰厚了社区药品的装备……
“‘中心’和‘医院’无论是称号仍是性质都有要害的差异。”金迎剖析,在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以防备、保健为主,重点是供给公共卫生服务和根本医疗服务;“社区医院”更侧重于供给医疗服务,包含门诊、住院、手术、根底的急救和印象查看等。
在她看来,大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进步,可往往会疏忽或许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挑选直接前往“医院”就诊——这加重了分级治疗执行难、医疗机构分工协作难的问题。
两年前,提出“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的主张,她其实考虑了挺久。2019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展开社区医院建造试点工作的告诉》等多份文件,提出快速推动社区医院建造。尔后,从国家到上海,底层医疗得到了长足发展——床位数多了,全科医师也多了,口腔科、康复科、儿科也开出来了……
可问题还有不少:社区医师“留不住”,居民只想过来配个药等等。“‘社区医院’的冠名更简单让居民将之与医疗诊治直接相关,然后增强专业性与可信度,能够让居民更多地使用社区医疗资源,促进底层首诊与分级治疗。”金迎表明。
记者了解到,继打浦桥社区医院挂牌后,申城又有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新”社区医院。挂牌后,门诊就诊人数均有了显着上升。但是,各区社区医院冠名与建造的距离较大。因此,金迎在本年两会又带来了《关于加速上海市社区医院冠名》的主张。
挂新牌,不能走老路。不少市民曾在两年前的报导下留言,呼喊从前的“地段医院”归来。可金迎却说,社区医院可不是要重回“地段医院”,而是要以增强医疗服务才能为抓手,终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曩昔一年来,上海还在推动执行上级医院50%号源优先下沉社区,新增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建造社区康复中心,一系列行动让更多人“留在”了家门口的医院。
金迎期望,2025年,上海每个区都能有一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成功。她也主张,树立社区医院建造盯梢点评机制,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社区医院建造成效,不断的进步居民感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