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2025年首批项目立状签约暨第二批榜单发布仪式在四川天府新区举行。这是签约仪式现场。
同时,首批“双向揭榜挂帅”项目进行立状签约。包括拟落地天府新区的国产个性化3D打印颞下颌关节假体项目应用与产业化等4个项目台上签约,31个项目台下现场立状签约,其中,8轴8通道高端数控系统应用与产业化项目、植物工厂作物育种加速器项目应用与产业化等6个“成果找市场”项目拟在天府新区实现产业化。
特瑞拓软件(辽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瑞拓”)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际技术转移的标准手段,成功实现工业软件底层算法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部署,并在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等领域推动国产化替代,突破“卡脖子”难题。
据悉,特瑞拓即将入驻坐落于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创生态岛W7,并将服务器布置在“岛”上。未来将在天府新区规划落地西南运营总部、研究院及实训基地,努力打造西南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数控大模型。
↑ 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2025年首批项目立状签约暨第二批榜单发布仪式现场,与会人员认真参与。
自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工作推进以来,特瑞拓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热情参加申报,成为四川省2025年“双向揭榜挂帅”首批成功揭榜的企业之一。在项目申报、落地过程中,天府新区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全程专业化支持,最终帮助特瑞拓快速匹配到沈阳同辉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这一国内航空行业的资深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双向揭榜挂帅’的机制,把发榜方和揭榜方联系到一起,让我们快速锁定应用场景,并找到了具备产业落地能力的合作伙伴,形成规模化、高质量的企业落地,这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特瑞拓科技总裁宫群表示,此次特瑞拓发榜的8个项目均涉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功能部件,其中8轴8通道控制管理系统、高端软PLC、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等核心产品,可服务于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关键领域,加速国产化替代。
同样聚焦国产化的,还有天齐增材揭榜的“国产个性化3D打印颞下颌关节假体项目应用与产业化”项目。
该成果源于发榜方华西口腔医院祝颂松教授团队,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研发出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医疗技术器械。在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机械强度及精准匹配度等方面实现国际技术标准的超越,通过该成果的转化,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人工颞下颌关节假体产品产业化。
↑ 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2025年首批项目立状签约暨第二批榜单发布仪式现场。
成都天齐增材智造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项目负责人刘睿诚谈起公司揭榜的缘由,“天齐增材是国内较早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口腔医疗领域的企业,拥有10年的技术沉淀,已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颌与关节外科祝颂松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开发国内首个3D打印患者匹配式颌面接骨板,实现规模化临床应用。此次项目涉及的金属3D打印、医学影像建模等核心技术,正是天齐增材的优势领域。”
在刘睿诚看来,该项目研发不仅需要攻克个性化设计、力学适配性等多重技术壁垒,还一定要通过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但是刘睿诚信心十足,“天齐增材将组建30人以上的专项开发团队,计划在三年之内完成项目开发。”
一次成功合作的背后,既得益于企业深耕行业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也离不开天府新区在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提供的全方位支持。
今年4月初,天齐增材正式入驻凤栖谷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园,数千余平的办公、厂房面积,“研发—中试—产业化”一体化的园区产业生态、上下游集聚的园区伙伴……助力企业不仅完成了研发生产基地升级,还开启了“研发技术+产业转化”双轮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深得企业心的,还有政策+资金等的多重助力。刘睿诚表示,“申报过程中,天府新区科技局组建专班,在需求征集,供需撮合,揭榜申报,答辩质询等环节提供‘一对一’指导,让我们精准对接政策要求,提升揭榜成功率。”
去年年底,四川省印发《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依托成都科创生态岛实施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围绕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以“双向揭榜”小切口做好“四链融合”大文章,集中力量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先行先试,尽快突破一批产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高成长型科技公司,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新质生产力,为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天府新区组建专业服务机构,全方位助力揭榜项目,涵盖技术攻关、中试熟化等环节。同时,还依托“科创通”平台,高效对接全省供需信息,由专业方面技术经理人团队精准匹配技术与市场。
在兴隆湖区域,四川天府新区还提供了10万平方米的优质载体,特别是科创生态岛的2.2万平方米空间,为合乎条件的揭榜项目定制孵化服务并给予租金优惠。
除了政策“加速剂”,创新场景打造也为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具体支撑。
以成都科创生态岛为例,截至目前,全岛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四个领域打造“水陆空”应用场景14个,未来还将持续推出低空城市巡检、无人驾驶地铁接驳等30余个新场景、50余项新产品,让技术反哺链条具象化、数据赋能机制可视化,成为技术迭代的“最佳试验场”。
从特瑞拓的数控系统到天齐增材的3D打印,“揭榜挂帅”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而在天府新区既有政策“及时雨”、场景“试验场”,更有一套让科学家敢闯、企业家敢投的创新生态。
近年来,天府新区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策略,承担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内核支撑、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地、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承载地等战略使命,推动创新策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科学技术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当前,天府新区正聚焦“立园满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以筹建四川天府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抓手,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新兴起的产业园、航空动力科创区、凤栖谷成果转化基地等“园中园”“特色园”,已建成110万平方米成果转化载体,其中新兴产业园42.5万平方米、凤栖谷成果转化基地65万平方米、航空动力科创区2.8万平方米,将精准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集群成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不仅如此,新区立足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水平打造成都科创生态岛重大功能服务平台,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服务体系,着眼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出台成果转化“20条”赋能科技成果全流程转化,实施数字化的经济、算力产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一揽子”产业政策,设立130亿元科创成果产业化投资基金群,持续迭代人才支持政策,实行“天府兴隆卡”人才礼遇制度,引育院士20人、高层次人才980余人、高层次人才团队28支,集聚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超19万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